“头部勾勒是重头戏,凝神屏息,不能马虎!”只见连环画师邬海佳竖执画笔,或蘸淡墨,或洗笔舔下水粉色。寥寥数笔,被更乌泾名天下的黄道婆的脸庞和神色跃然纸上,“然后可舒口气,写意地涂抹人物衣袖及背景、植被。”邬海佳如释重负,笔走龙蛇,不消五分钟,一个人物“完整版”小写意国画呈现出来。
眼前这位80后人物画师,正是《黄道婆》连环画作品主创者,这一作品入选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、第二十届江南之春——上海美术作品展并获一等奖。
【资料图】
从小爱涂鸦,父亲是榜样
邬海佳出身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,父亲是一家舞剧院的美工,经常制作宣传海报。兴许是强大基因使然,海佳从小就喜爱在一张白纸上乱涂鸦,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精神专注,往往一画大半天,她时常看着爸爸作画,当看到无数根线条勾画、着色、打上阴影后,立体呈现出来,无不惊叹,心中默念:“我也要像爸爸那样,一支画笔行天下。”由此,她关注小小连环画、少儿美术作品等,不仅看内容,更研究绘画门道,渐渐地,学习方向、人生定位朝绘画艺术这条路上走去,经过义务教育的艺术铺垫,终于从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(本科)毕业,现为上海民盟书画院画师、上海梧桐画社画师、湖南社区连环画传承馆画师。
画“黄道婆”任务艰巨,使命光荣
众所周知,徐汇区人文历史上有“两位巨人”支撑,一位是第一个睁眼看西方《农政全书》著作者、科技先贤徐光启;另一位就是宋末元初衣被天下,将先进棉纺织技术广泛传播的黄道婆。邬海佳近二十年创作连环画,得奖无数,从领袖元帅到长征军官,从战斗英雄到人民公仆;从党的诞生地到名人故居,邬海佳凭借着深厚艺术功底,驾轻就熟,推陈出新,而当老师钱定华接到《黄道婆》连环画绘制任务,并委之以重任时,邬海佳既兴奋又担心,真是任务艰巨,使命光荣。
记不清翻阅了多少有关黄道婆史料书籍,不知跑了多少次黄母祠、黄道婆纪念馆、江南古镇;纺织器械和棉纱、锭子、蓝印花布……往往看得出神,忘却了时间。
在专家老师启发下,对每幅文稿都做到“咬文”准确,配之以适当画面,还原历史原貌。历时半年精心创作,131幅绘画,较完整地勾勒了“黄道婆”的一生。
邬海佳说,黄道婆也叫黄道姑、黄四娘、松江乌泥泾人,早年流落海南崖州三十余年,后因家庭变故,政局所迫,背景离乡,于元代元贞年间返回华泾镇故里,她的少女时代的居住环境、着装,肢体语言等要以画与之相匹配,如海南热带雨林气候配之于宽大翠绿芭蕉叶,竹楼、草舍也要体现少数民族特色,青年时期黄道婆着装以裙衫为主,步态轻盈、神态生动,回到华泾镇,已是中老年时期。她创造出“擀、弹、纺、织”等一整套先进棉纺工具及技术得到推广、传播。我更注重的棉纺器械、布料等真实表达,因为黄道婆中老年时期,正是她事业巅峰期。她创新和推广的棉纺织技术不仅泽被乡邻,更对江南社会的经济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初心不改,为非遗传承做贡献
连环画,曾风靡于六七十年代、兴盛于八十年代,是那一年代每位孩子美好的记忆,随着时代的发展,连环画受到了市场冷落,孩子们更专注于动漫、游戏等,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的技艺总要有人来传承,邬海佳就是甘守寂寞,“驻守阵营”的一位年轻连环画画师。
她告诉记者,面对市场,艺术家不能光赚快钱,还须静下心来,把该做的事做好,譬如为连环画传承,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。她庆幸自己作为湖南社区连环画传承基地的负责人,能组织开展一系列传承非遗的且具有价值学术活动和交流,更庆幸生在一个好的时代,只要敢想敢拼,没有达不成的目标。她时常说:“拿起画笔,沉浸其中,一切烦恼抛之九霄云外,惬意极了!”
关键词: